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全国大学排名榜单中,中国矿业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列第一,学科等级为A+,这两所高校在安全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实力不容小觑。以下是大学加油网整理的2025年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高校排名榜单!
一、2025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高校排名榜单【参考2024年软科数据】
根据软科2024年学科排行榜可知,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共有36所院校上榜。A+级别有2所,A-级别3所;B+、B、B-级别各有5所;C+级别6所,C级别5所,C-级别5所。
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为A+的院校分别是:中国矿业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为A-的院校分别是:河南理工大学、中南大学、西安科技大学
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为B+的院校分别是:清华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北京科技大学、南京工业大学、中国石油大学
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为B的院校分别是:辽宁工程技术大学、安徽理工大学、山东科技大学、中国地质大学、重庆大学
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为B-的院校分别是:北京交通大学、太原理工大学、东北大学、武汉科技大学、武汉理工大学
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为C+的院校分别是:北京化工大学、中国民航大学、南京理工大学、湖南科技大学、南华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
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为C的院校分别是:中北大学、大连理工大学、沈阳航空航天大学、黑龙江科技大学、华东理工大学
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为C-的院校分别是:辽宁石油化工大学、常州大学、青岛科技大学、郑州大学、昆明理工大学
学校名 | 学科 | 等级 | 等级类型 |
中国矿业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A+ | 1 |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A+ | 1 |
河南理工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A- | 3 |
中南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A- | 3 |
西安科技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A- | 3 |
清华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B+ | 4 |
北京理工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B+ | 4 |
北京科技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B+ | 4 |
南京工业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B+ | 4 |
中国石油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B+ | 4 |
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B | 5 |
安徽理工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B | 5 |
山东科技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B | 5 |
中国地质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B | 5 |
重庆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B | 5 |
北京交通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B- | 6 |
太原理工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B- | 6 |
东北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B- | 6 |
武汉科技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B- | 6 |
武汉理工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B- | 6 |
北京化工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+ | 7 |
中国民航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+ | 7 |
南京理工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+ | 7 |
湖南科技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+ | 7 |
南华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+ | 7 |
华南理工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+ | 7 |
中北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 | 8 |
大连理工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 | 8 |
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 | 8 |
黑龙江科技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 | 8 |
华东理工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 | 8 |
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- | 9 |
常州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- | 9 |
青岛科技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- | 9 |
郑州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- | 9 |
昆明理工大学 | 安全科学与工程 | C- | 9 |
中国矿业大学
中国矿业大学的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实力强劲。其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相关教研室的设立,是国家“211工程”“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” 重点建设学科 ,连续多年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榜首,也是国家首批和新一轮 “双一流” 建设学科。该学科师资力量雄厚,研究方向多元,整体科研水平达国际先进,部分领域更是国际领先。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成立于2004年。设有安全工程本科专业、安全技术及工程研究生专业,具有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。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(培育)学科。该系依托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,现有教职员工60人,师资力量雄厚,是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。
河南理工大学
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历史悠久,优势突出。其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瓦斯地质研究,首创瓦斯地质学科。该学科是河南省唯一的A类学科,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3。学院拥有10余个省部级科研平台,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,为国家安全及应急管理领域输送了大量人才,是重要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基地。